
政府日前公佈「簡約公屋」計劃細節包括單位造價、八幅用地選址、月租金額及設備等。作為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自提出之初備受爭議,究竟能否有效減少劏房戶數量、公屋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
背景及發展: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強調解決基層住屋問題,去年施政報告首度推出「簡約公屋」,供輪候公屋達三年者申請,在八個選址興建三萬個單位,首批2100個單位擬於24/25年度落成。
以組裝合成法興建的簡約公屋,樓高十多層須打樁,以兩年建築期、五年使用期為預算。最初公佈的項目設計和建築工程成本高達 267.9億元,以三萬個單位粗略計算,每間成本高達89萬元,高於現時過渡性房屋成本上限的55萬元,以及永久性公屋單位的65萬元。
政府近日公佈削減設計和建築工程造價至259.9億元,平均每個單位造價近87萬元,由於屬臨時及須拆卸性質,其成本效益、基礎設施配套日後能否續用等問題,繼續引起社會關注。政府將分兩批用地,以綑綁形式、分兩次申請撥款,在 2月 8日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就第一批四個項目、申請撥款約149億元。
政府近日公佈所有選址,其中擬在啟德世運道興建一萬個單位,該用地現時為政府部門用地、臨時停車場或貯存用途。計劃引起區內居民強烈反對,擔心區內交通基建配套不足、影響啟德核心商業區規劃發展,又批評政府缺乏諮詢、以「臨時」用途為名繞過城規程序。

觀察:
.回應「簡約公屋」造價偏高問題,政府連日來強調簡約公屋能改善劏房戶生活環境實屬「無價」。而根據統計處最新數據,2021年全港有超過10.7萬劏房戶、涉21.4萬人,較2016年的9.1萬戶增加了1.5萬戶。撇除目前已投入服務的 5000多個過渡性房屋,三萬間「簡約公屋」於未來五年陸續落成,對比龐大劏房戶數字仍是杯水車薪。

.截至2022年9月底,房委會有13.5萬宗公屋申請,若計及近10萬宗配額及計分制度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目前已有23.4萬宗申請,而過去五年公屋申請每年都新增超過2萬宗。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一般申請者的公屋輪候時間,已由2016年的4.1年升至2022年的6年。
香港房屋問題核心始終是公營房屋興建量不足,項目由規劃到興建一般需時7、8年,當未來五年公營房屋供應量(包括公屋、綠置居、其他資助出售房屋) 只有近13萬伙,仍然難以滿足龐大需求。
更多【聚焦一周】特首反對獨立檢討疫情
更多【聚焦一周】長期病患長者候隔離期間亡 研訊揭人手不足 死去兩日中心始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