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議題、敏感人物的圖書「下架潮」,連電子書也難以幸免。《集誌社》記者根據政府公開資料,整理過去三年,公共圖書館中文電子書的「下架書單」,發現由 2020 年 5 月至今年 5 月的三個年度,政府共將 255 本中文電子書下架,當中 100 本電子書(39.2%)涉中港台政治,或由「敏感人物」撰寫。
在 2021 至 2022 年度被下架的電子書,作者多為「八九民運」或「佔中運動」的人物,如劉曉波、王丹、戴耀廷等,書本題材主要涉及政治。
到了 2022 至 2023 年度,最新一輪下架的電子書,涉內地政治議題的書籍大增。本地書方面,專欄作家健吾書寫「八十後」、曾在《蘋果日報》撰文的韓連山的「生鬼英語」、立法會前議員邵家臻寫性教育等非政治類的電子書都被下架。
此外,由學者蔡子強、安裕(《明報》前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合著的《FINEST HOUR 最壞的年代 最好的記者》、學者馬嶽的《民主十問》等電子書也「冇得留低」。有受影響作者批評下架的方法「對人不對事」。
特約記者:何逸蓓、記者:廖俊升;攝影:HLK
(編按:報道曾提及,健吾為前《蘋果日報》專欄作家,資料有誤,他並非《蘋果》專欄作家,特此更正)

《集誌社》記者在 5 月 13 日,從政府公開資料庫網站,下載公共圖書館中文電子書庫數據,並就最近三年下架電子書進行統計。當中發現,從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間,在逾 14.3 萬本中文電子書中,政府一共下架共 255 本中文電子書,當中 100 本電子書(39.2%)涉中港台政治、本港「敏感」議題或書名,或由國安法案件及其他「敏感人物」撰寫。
公共圖書館中文電子書下架,近三年有明顯上升趨勢。按《集誌社》統計,在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間,公共圖書館只下架過兩本電子書,包括謝恩・埃裡克所著的《達利》,及由咎豔燕、李曉東、李建強、劉宏濤合寫的《神農架常見植物圖譜》,該兩本電子書並不涉政治或敏感議題。
21 至 22年度 29 本電子書下架 多涉中港政治題材
由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則有 29 本中文電子書下架,當中 27 本書涉及「六四」、社運、「敏感」書名,或由「港區國安法」案件涉案人物撰寫等,包括三本由八九民運人士王丹撰寫的著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王丹回憶錄 從六四到流亡》等;三本由 47 人案被告戴耀廷撰著的書籍,包括《法治心:超越法律條文與制度的價值 Liberal 系列》、《對話 X 佔領》等。
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前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他所著的《謙卑的奮鬥》,及中大學者區家麟的《傘聚》等電子書,也在這一年被下架。電子書被下架的其他作者,還有何式凝、徐承恩、陳淑莊、呂秉權、丁望等,著作包括《抗命時代的日常》、《城邦舊事 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踢爆國情》等。按書名分析,這一年,被下架的電子書題材,主要涉及政治議題。

22 至 23 年度 224 本電子書下架
而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即過去一年,下架的電子書急增八倍到 224 本,當中有 72 本(32.1%)疑涉政治、「敏感」書名、或涉由前《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或社運人士撰寫等。例如四本由韓連山撰寫的著作《生鬼英語》、《生鬼英語 THE POWER OF PRACTICE 2》、《生鬼英語 學而時習之 3》、《死撐》遭下架,而他的另一本著作《廣場絕食日記》於早一年亦遭下架。韓連山是前教協理事,為一位退休中學教師,2012 年曾因反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加入絕食抗議,曾在《蘋果日報》撰文。
另一本由前《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李慧玲撰著的《左右大局》,同樣遭下架。李慧玲為資深傳媒人,曾於 2001 年加入《蘋果日報》出任副總編輯,及後於 2004 年加入商台主持論政節目《左右大局》,2014 年重返《蘋果日報》出任《壹錘定音》的節目主持。此外,一本由前《蘋果日報》專欄作家顏純鈎撰寫的《一枝草一點露》也遭下架。
另一位電子書被下架作者、商台節目主持人健吾,亦有部分書籍遭下架,包括2012 年出版的《八十後的生存與生活. 2》,收錄泰國紅衫軍示威者訪問、以及前港台節目主持曾志豪訪問談言論自由;至於 2015 年出版的《健吾 這十年來著緊過的事》書,收錄健吾在 2009 年至 2015 年所撰的文章,當中包括雨傘運動的議論文章,質疑民主派「民主回歸」主張及「和理非」抗爭。

邵家臻五著作下架 包括《時代廢青》
部分社運人士及學者作品,包括民主派的邵家臻五本著作《指罵詞彙裡的「八十前後」》、《香港情緒學 感情缺失》、《時代廢青》、《廢青救地球》,以及與鄭文合著的《性教育是咁的》;安裕(明報前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和學者蔡子強合著的《FINEST HOUR 最壞的年代 最好的記者》;學者馬嶽的《民主十問》;前民主黨成員鄭家富的《政海一聲笑》;前教協理事趙志成的兩本教育題材書籍,如《教育心語 02 — 教學小品》等同樣遭下架。
兩本評論醫療制度的電子書也在下架名單上,書名為《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及《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增訂版)》,作者是佘雲楚。佘雲楚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他的妻子,是初選 47 人案其中一名被告民主黨黃碧雲。

由張仁星 2015 年著的《星火》電子書也遭刪除。此書是一本小說,內容講述香港人街頭抗爭,也提及八九民運「天安門清場」的情況,以講述透過抗爭「星火燎原」,改變社會和世界。此外,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所著的《香港怎麼了?》也被下架。
39 本下架書題材涉內地政治
此外,一些涉及中國時政的書籍,包括評論國家主席習近平下的政局書籍《2017 年的權力遊戲》、《中國民主運動史 從中國之春到茉莉花革命潮》、《中國的南海戰略》、《習近平的下一步》、《習近平的政治公關》等等,同樣遭移除。有關中國題材的電子書,有 39 本,佔該年度下架書的 17.4 %。
2022 至 23 年度,邵家臻有五本電子書被下架,成年此年度下架電子書最多的作者。邵家臻向《集誌社》表示,現時在圖書館網搜尋「邵家臻」,只餘七本「邵家臻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的著作,未顯示其個人名義作品。他說,事前不知道自己的著作遭下架,其書籍多與青年研究有關,例如潮語和次文化,不理解下架準則和尺度,「如果政府說要『非政治化』,但(這些書)都無可倖免,這便看到『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反應。」

邵家臻:動軏得咎的年代
邵其中一本下架書籍是與鄭文合著的《性教育是咁的》,他稱該作關於情色、身體和性教育,不涉政治;而《廢青救地球》等作品,則講及劇團等青年文化現象,「完全唔係(踩)紅線」。
邵認為,現在如「動軏得咎的年代」,「你敢寫唔知有冇人敢出,有人敢出唔知有冇人敢印,有人敢印唔知有冇人敢賣,有人敢賣唔知有冇人敢買,有人敢買唔知有冇人敢藏書。」但他指仍會繼續讀書寫字,「這是我主要的生活,我自己的崗位,我唯有做到盡」。他指,政府應以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處理所謂「危險思想」,而非箝制言論自由。
佘雲楚指自己著作由中華書局出版
另一今年「被下架」作者佘雲楚表示,事前不知其書籍《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被下架。他指,該作僅探討社會政策,沒直接談論政治、無煽動成分,更屬於俗稱「三中商」之一的中華書局出版,不理解下架原因。他說,談論社會政策,難免提及政府不是,「如果政府樣樣都 very good,咁唔使寫啦」,但其目的並非為批評政府,而是作政策分析。
佘認為,康文署下架圖書的做法「鬼祟」,連作者也不知道下架原因,指《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不知道遊戲規則,「你會唔會寫信畀作者,叫佢以後唔好寫呢類嘢?」又認為下架只令公眾獲得知識的渠道減少。被問到會否擔心下架與妻子黃碧雲涉 47 人案有關,他說無法擔心太多,認為現代社會應一人做事一人當,沒理由要為別人的行為負責,「我沒權阻止太太參加甚麼政黨,太太亦不能影響我的思想,每個人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決定。」

蔡子強:部分下架書與政治無關,明顯對人不對事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自己有關選舉和學運的書籍,較早前已遭公共圖書館下架。而其著作《FINEST HOUR 最壞的年代 最好的記者》,講及記者揭發強權醜聞的事例、講述記者揭發政權不光彩的行徑,例如「水門事件」和「五角大廈文件案」等,不知是否屬於敏感內容;但他部分其他書籍仍在圖書館架上,故不清楚有何「紅線」。
蔡表示,部分下架書內容與政治無關,例如吳靄儀談金庸的著作,認為明顯是針對作者,對人不對事,他擔心限制範疇將愈來愈大,不希望有日大學圖書館也受到影響。他指,自己會繼續寫書,盼仍有其他渠道接觸到讀者。
健吾:想寫便會繼續
另一位有電子書被下架的作者健吾也表示,不知道書籍遭下架,對此無感,公共圖書館亦非其「大客戶」。他指書本是否「敏感」,不是由自己說。「我不知道什麼是針對,正如網上很多『泛黃』網民都有想將我下架,我捉不到他們的底線。」
健吾提到,香港無「借閱收入」,圖書館借出次數與作者無關痛癢。他又指香港人過去不關心圖書館選書和下架的基準,而惋惜圖書下架的人之中,並不多人收藏相關書籍,質疑若港人真的在乎創作者,為何作者的書如賣數百本便叫「不錯」,2000 本已叫暢銷書。
他說,如作家李昂在台灣高壓時代所出的書籍,當時被稱作敏感,時日過去,其作《鴛鴦春膳》仍受讀者喜愛。他指,讀者有方法購買他的書籍,自己想寫便會繼續,寫作亦不一定要出版。

韓連山則:心照不宣
韓連山則表示,對於著作被下架也略為知悉。他指其講英語的著作內容,有以政治或政治人物為舉例,來說明文法或語文結構,所以被下架也不足為奇。他說,「韓連山」這三個字,足以構成「煽動顛覆」,被禁也可以想像箇中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審計署於上月底(26日)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建議康文署加強檢視圖書館資料,以維護國家安全和採取跟進行動;報告引述康文署的說法,當局於 2021 年起展開初步檢視工作,包括暫停借閱或註銷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書籍,截至今年 2 月仍在檢視和跟進。但康文署一直拒交代具體下架數字和書單。
康文署回覆指,香港公共圖書館會不時檢視及註銷不符合館藏發展的書籍,涉嫌內容可能違反國家安全或香港法律的書籍都會立即下架以作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