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 26 周年,位於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今日(28日)舉行升旗禮,這也是歷年來,香港的清真寺首次舉辦升國旗儀式,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觀禮及致辭,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亦到場。升旗禮由少年警訊的回教徒學生擔任旗手,旗手亦發出普通話指令,如「向左轉」、「向右轉」、「起步走」。主辦方強調,活動為自發舉行,並無收到政府指示。
攝影:Nasha Chan
九龍清真寺今日首次舉辦升國旗儀式,由少年警訊的回教徒學生擔任旗手,以中式步操升旗。
今年是香港回歸 26 周年,位於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今日(28日)舉行升旗禮,這也是歷年來,香港的清真寺首次舉辦升國旗儀式,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出席觀禮及致辭,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亦到場。升旗禮由少年警訊的回教徒學生擔任旗手,旗手亦發出普通話指令,如「向左轉」、「向右轉」、「起步走」。主辦方強調,活動為自發舉行,並無收到政府指示。
升旗禮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主辦,早上 11時 30分舉行,埃及、巴基斯坦、卡塔爾駐港總領事館人員、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亦到場。典禮完結後,主辦方及嘉賓致辭,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向警方代表送出感謝狀。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幾個回教國家駐港領事館人員,出席升旗典禮和儀式。
基金總會主席沙意向《集誌社》說,對於回歸後首次舉辦升旗禮感高興,強調活動並非收到政府指示(no order)。他指,不知道其他國家有否在清真寺升掛國旗,被問到在清真寺升五星旗,會否令部分回教徒感到與宗教有衝突或不尊重,他指不認同,亦無法阻止別人有這些想法,但自己則支持這個活動。翻查資料,沙意在 2021 年 9 月自動當選為選舉委員會宗教界選委。

基金總會主席沙意指,對於回歸後首次舉辦升旗禮感高興,強調活動並非收到政府指示。
麥美娟:看見愛國教育成果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向記者說,今次活動別具意義,少數族裔學生以中式步操升旗,並以普通話發施升旗指示,看見學生的努力,和回歸二十多年的愛國教育成果。被問到政府有否向宗教團體發指示,要求舉辦愛國活動或回歸活動,她就指活動由宗教團體自發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日前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草案提到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且對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港澳台同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針對性規定。例如草案規定,國家引導和支持宗教團體、活動場所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認同。麥美娟表示,待草案獲人大常委通過後會研究內容,加強工作。
麥美娟今早到場進入清真寺之前,特意戴上頭巾。她向記者說,有團體給意見,進入清真寺有其文化、宗教習慣,彰顯多元社會、互相尊重,最終讓香港變成和諧包容的社會。翻查資料,2019年警方曾在尖沙咀清真寺外施放藍色水炮,濺中清真寺,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事後到訪清真寺時,未有戴上頭巾,引起社會討論。

升旗學生:感自豪 回教徒:非常荒謬
17 歲的簡穆漢、16歲的Abdullah Muhammad、16 歲的Sheraz Mohammad,是今次活動的旗手。他們不約而同的說,對能夠在清真寺升旗感到自豪。簡穆漢說,自己在香港出生,今次升旗如文化融合,本身他在學校也是升旗手,為今次活動練習了一個月。
有本地的回教徒直言對安排反感,因《可蘭經》明言信徒不可敬拜神以外的任何事物,一般非以伊斯蘭教立國的清真寺,都不會掛國旗。他又指,今日是 Day of Arafat(阿拉法特日)、是伊斯蘭重要節日 Eid Al-Adha (忠孝節)前一日,這日在麥加朝聖的信徒會在阿拉法特山祈禱,紀念穆罕默德的最後一次講道,沒有朝聖的信徒通常會自行齋戒和祈禱;清真寺卻選在這天升國旗,非常荒謬。

香港的宗教場所,較少舉行升旗儀式,在內地,近年則大力推行。翻查資料,國家宗教事務局在 2018 年三月併入中共中央統戰部後,在全國開展「四進」宗教場所活動,要求無論是寺廟、道觀、教堂還是清真寺,都必須在顯著位置懸掛國旗。同年五月,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啟動「四進清真寺」活動、推動「伊斯蘭教中國化」,向各地伊斯蘭教協會和清真寺倡議升掛國旗、學習憲法、在院內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等。
2022 年回歸 25 周年前夕, 嗇色園在黃大仙祠建升旗台,是香港首次於宗教道場舉行升旗禮,當年同樣由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出席。今年 5 月 18 日及 19 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在香港合辦「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也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