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北京、天津、河北省等地洪災,特區政府周一(14日)從賑災基金撥款 6500 萬元予九間機構、負責九個賑濟項目;今次撥款是 20 年來最大筆撥款,九個機構中、有七個過去從未獲基金撥款。賑災基金自 1993 年成立,截至 2022 年 3 月,就 470 賑災項目撥款近 12 億元、就 22 項境外政府或機關撥款近 10 億。《集誌社》翻查基金由 2003 年至今的年報,拆解賑災基金歷年撥款。
👇🏽 點選 ▶ 可逐年閱讀賑災基金按計劃撥款
撇除幾次涉現金捐贈的賑災計劃,如 2010 年捐一億元予青海省政府賑濟地震災民、2014 年因汶川地震捐助一億元予四川省政府等。《集誌社》統計過去十年 57 個計劃撥款,每個賑災計劃平均撥款金額約 900 萬元。近年撥款金額最多的是在 2018 年和 2020 年,印度兩邦發生風災,基金兩度撥款 2559 萬元予六個機構和項目,每個賑災項目獲批撥款由 190 萬到 640 萬元不等。
根據年報,基金自 1993 年成立以來至去年 3 月,共撥款近 22 億元予 18 間機構及九個政府或機關;過去獲批撥款較多的機構包括宣明會、愛德基金會、樂施會、香港救助兒童會等。資料顯示,宣明會及愛德基金會的賑災項目屢獲基金撥款,宣明會獲撥款逾 3 億元、愛德基金會獲撥款逾 1 億元。
賑災基金自 1993 年成立,截至 2022 年 3 月,就 470 賑災項目撥款近 12 億元、就 22 項境外政府或機關撥款近 10 億。總撥款 22 億元中,約 65% 即14 億元用於中國內地。

《集誌社》向賑災基金查詢,委員會批出 6500 萬撥款的準則為何?有關機構是否在賑災服務方面有良好記錄?每間機構所獲撥款金額、是否在內地有「對口單位」支援抑或會自設救援隊伍等?秘書處未有回覆查詢,只重申 14 日所公布的新聞稿內容,指「正與有關機構緊密溝通」,監察其敲定及執行賑災計劃的具體安排;而在完成賑災計劃後,機構須向委員會呈交評估報告及經審核的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