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區議會檢討方案,提出將直選議席大削至88席,佔全體議席不足兩成、已廢除的委任制「復活」並增至179席,佔總數近四成。區議會更首次引入地區委員會「組別」,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三會)成員,成為「新有票階級」,可投票選出176席,佔總數近四成。改制後,「新區議會」直選比例「倒退41年」,比 1982 年區議會成立以來更低。委任比例則佔有史以來最高。此外,直選提名會設三門檻,參選人需取得三會成員提名、兼通過資格審查確保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攝影:劉貳龍


特首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新區議會方案,議席總數為約 470 席,分直選、委任、地區委員會,和當然議員。當然議員,即 27 名新界新界鄉事委員會主席,佔總數約 5.7 %,與上屆一樣。
直選88席 分44選區
直選議席,由現屆的 452 席,佔總議席 94.4%,大減至只得 88 席,佔總數約18.7%。直選「入閘」要過三關,包括先要取得當區 50 位選民提名;取得「三會」,即當區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各三名成員共九個提名;並要通過資格審查,確保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直選議席分44個選區,會採用「雙議席單票制」。


蔡子強:民主派最樂觀只有約一成議席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直選成分是「嚴重大幅倒退」,削到不足兩成、較區議會最初引入時的民選比例近三成更低。他分析,在「極度樂觀」前題下,假設民主派全面參選、政府「放入閘」、選票結構沒大變化,民主派最多在直選議席取一半、即最樂觀也只有約一成區會議席。

委任制再「還魂」 區議員:只需討好委任佢嘅人
委任制方面,會由過去兩屆的「零」個,一下子增至 179 席,佔總數的 38.1%。翻查資料,委任制在 1982 年區議會剛成立時已存在,當時的區議會有 135 席、約 27.6 %為委任議員,27 %為直選,其餘為官守和當然委員。在回歸前 1994 年,港英政府廢除區議會委任議席,至 2000 年區議會委任制「復辟」,有 102 席、佔 19.7%。政府在 2012 年開始削減委任制比例,至 2016 年正式將委任議員「全廢」。今次改制是區議會委任制第二度「還魂」。現任沙田區議員鍾禮謙指,過去有委任議員出席會議、動議數目較少,「只需討好委任佢嘅人,已可完成職務。」

沙田區議會副主席冼卓嵐認為,民意會因而被「稀釋」,反問委任議員對於地區是否有廣泛認識,「直選議員要在選舉時接觸大量選民,不論是支持你或不支持你也好,都需要透過接觸大量選民而獲得支持」,他續說,委任或間接選出的議員,對市民的認識會較低。「當準備了一部分的議席給三會的人士,而三會人士都是政府委任,其實只是被委任的人自己去選擇一些人。根本普羅大眾的市民是不能入到這些委員會,甚至那些人的聯絡方法都不是可以查閱到的。」

學者指地區委員會議席屬間接委任
新引入的「三會」地區委員會「組別」,約有176席,佔整體議席約 37.4 %。由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成員投票產生,是有區議會以來,首度出現的「產物」。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把地區委員會當成是選舉是「有啲誤導」,他指,「三會」的委員全是政府委任,改制後有八成議席是政府直接、間接委任。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說:「其實有 8 成(區議員)都是你去委任出來,見到政府對於不是政府中人是完全不信任,政府對市民完全不信任,那市民會怎樣看政府呢?」


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
政府強調,區議會改制其中一個重點,是要加強行政主導,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政府亦會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列出區議員行為指引及負面行為清單,對不符公眾期望表現的進行調查,作合適處理。區議員的薪金及津貼,跟現行的待遇相若。馬嶽表示,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幾「新穎」,「有趣的位是一般是議員監察政府,現在是政府監察議員」。

李家超:只排除一種人,不准入區議會
被問及政見不同的從政者,是否仍有可能通過審查進入區議會?特首李家超回應指,現有制度只排除一種人,不准入區議會,「就是背叛香港利益、破壞國家安全「攬炒」、支持「黑暴」、同香港利益相違背的人」,「跟政見無關,不要有任何誤導」,他指,持任何政見人士,都可經過「完善」地區治理方案,進入區議會,任何反對意見都可以進入,只要符合資格要求就行。

今屆區議會,有 300 多名議員被取消資格或辭職。原來 470 名區議員,現只剩下 146人,即約三分一,仍在區議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