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圖輯|在油旺重建前,走一遍 12 個面臨消失的休憩公園

分享:

在市建局的油旺重建計劃中,有 12 個休憩處或公園即將消失,總計面積達到 1.79 公頃。這些休憩處和公園,仍是油旺地區居民的「唞氣空間」。根據思匯的全港休憩用地調查所述,「小型遊樂場及休憩處」屬於最多人前往的休憩用地之一,並最受 60 歲以上長者歡迎,到了 2028 年油旺地區的 65歲 以上人士,數目更佔該區人口比例中最多,可見這些休憩用地對於居住在繁華鬧市的油旺居民相當重要。即使香港踏入酷熱的七月,但仍有不少居民到油旺 12 個休憩公園活動,這些地方一旦隨著重建而消失,人們需要喘息之地時又可以去哪裡呢?有見及此,我走遍了這 12 個休憩公園,拍攝人們在這些地方的日常活動,期望展示保留這些公共空間的需要性。

文字/攝影:劉貳龍

砵蘭街休憩花園,一些遊客和市民坐在公園休息。
砵蘭街休憩花園,一些遊客和市民坐在公園休息。
文昌街公園,一些市民到公園遛狗。
文昌街公園,一些市民到公園遛狗。
廣東道/豉油街休憩處,兩名外傭坐在公園吃外賣快餐。
廣東道/豉油街休憩處,兩名外傭坐在公園吃外賣快餐。
咸美頓街休憩花園,一名長者躺在長凳午睡。
咸美頓街休憩花園,一名長者躺在長凳午睡。
荔枝角道/廣東道花園,基督教團體在公園舉辦社區的宗教聚會。
荔枝角道/廣東道花園,基督教團體在公園舉辦社區的宗教聚會。
水渠道休憩處,兩名市民在公園附近吸煙休息。
水渠道休憩處,兩名市民在公園附近吸煙休息。
新填地街休憩處,公園門口擺放著中國傳統宗教瓷雕。
新填地街休憩處,公園門口擺放著中國傳統宗教瓷雕。
荔枝角道/大南街休憩處,一名長者坐在涼亭看報紙。
荔枝角道/大南街休憩處,一名長者坐在涼亭看報紙。
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名男孩在公園踏滑板車。
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名男孩在公園踏滑板車。
塘尾道/通州街休憩處,一名長者在公園散步。
塘尾道/通州街休憩處,一名長者在公園散步。
文昌街休憩花園,一名外藉人士在公園操作航拍機。
文昌街休憩花園,一名外籍人士在公園操作航拍機。
彌敦道/界限街休憩處,中午時分的公園空無一人。
彌敦道/界限街休憩處,中午時分的公園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