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初春,這棵木棉樹曾綻放紅花;今年盛夏,她不敵十號颶風蘇拉倒下。這棵䇄立在沙田禾輋邨數十年的木棉樹,約有五層樓高。在木棉花盛放的季節,居民只要望出窗外,就可近距離賞花。
這棵大樹,九月初倒下後,近一個月來,一直在屋邨的原地「躺平」,房署以膠馬圍封,期間經歷過世紀暴雨、酷熱天氣,仍未有人清理。她倒下之後的廿多日,每天仍在掙扎求存,即使樹枝已被鋸去,仍在樹幹上,努力長出鮮嫩芽。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地理及環境科學)、「樹博士」詹志勇本周初看過樹木的最新照片後指,由於樹的斷根位置太接近樹幹底部,沒存活機會。老木還保存少許水份,支持潛在芽爆出新葉,但當水份用盡,新葉便會枯萎。
在她的最後歲月,嫩葉仍努力生長,至昨日(27日),嫩芽已成綠葉,遠看婉如小盆栽。直至今日(28日)塌樹已被工人「肢解」,倒塌了的樹頭遺留在原地。
現場所見,塌樹已被鋸開多塊,每件約一米,或不足一米。香港木庫創辦人黃卓健 Ricci表示,塌下的木棉樹,若碎成這個體積,下游回收就難以使用,「做產品的可塑性較低」。不過,他指出,如夾車未能進入,工人考慮到安全問題,一般會將樹木斬得較細,以便搬運。
颱風蘇拉襲港及世紀暴雨後,共有 7200 棵樹木被移除。塌下的樹,是否只有死路一條?可否救活?即使搶救無望,在下游回收,又可否做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