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硤尾窩仔街轉入大坑東道,抬頭一看,便能看到「大昌眼鏡」的巨型眼鏡招牌,這塊招牌如大坑西邨的標記。這條老邨有六個小商戶,然而重建迫近,他們須於年底遷出,且不獲補償及搬遷津貼。
大昌眼鏡店名喻意大坑西邨和昌明,開業 43 年。重建迫近,小店須遷出,大昌第二代東主李先生嘆道,重建不獲搬遷津貼,或難覓舖經營,如要結業,將扔棄招牌。旁邊的自柔電器,進駐大坑西邨 6 年,是該邨的新丁。老闆余先生說,重建一事,平民屋宇未曾派員聯絡他們,僅發律師信,感覺不近人情。
攝影:陳朗熹、文字:廖俊升

63 歲的大昌第二代東主老闆李先生,自15、16歲便跟爸爸學磨眼鏡,習得一門手藝,開始從事眼鏡行業。

大昌眼鏡店的巨型招牌,像大坑西邨的地標。大昌開業 43 年,其歷史要由六十年代說起。六十年代,李父在大坑東邨徙置區經營眼鏡店,店名是「東成」,寓意大坑東邨和成功。大約在 1979 年,大坑東邨重建,他們轉到大坑西邨,改命「大昌」,寓意大坑西邨和昌明。

偏橙色的燈光,打在玻璃櫥窗,一副副眼鏡亮眼反光。李先生感慨,尚存大量眼鏡和驗眼工具,重建搬遷甚艱難,冀獲搬遷津貼。

李先生示範驗眼,他說舊時要習得一門手藝,方可維生,因此自小便學習磨眼鏡框和驗眼。

眼鏡貼上「大昌電腦眼鏡中心」的標貼,李先生說,「電腦」就是驗眼機,以往驗眼機很貴,爸爸買了一部「電腦」,如買「水壺」電話一樣,是件威水史,所以就把「電腦」都寫在舖名。

自柔電器是大坑西邨的「新丁」,進駐六年,便要搬走。老闆余先生說,邨民時常到舖頭聊天,開業時間雖短,彼此已像家人一樣。

余先生說,管理屋邨的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未就重建一事派員跟商戶聯絡,僅發出律師信,做法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