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圖輯|深水埗重建 戰前唐樓導賞

分享:

今年二月,市建局宣布即將展開「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目標範圍正是密集舊樓群。市建局稱範圍內有 1,800 幢大廈,但未公布發展名單。《集誌社》記者統計發現,區內最少有 820 幢樓齡達 50 年的舊樓,而「戰前唐樓」則有 24 幢,佔全港四分一,最早在 1920 年代興建。

有學者說,「戰前唐樓」起源於香港、建築風格更傳至內地,但隨市區發展被大量拆除,僅餘約 100 幢分布零散。有團體研究發現,過去廿年,深水埗拆了 45 項歷史建築,22 項涉市建局重建工程。大型重建迫近,這些最古老的「香港製造」唐樓,何去何從?

攝影:梁文熙

汝州街269號至271號,於1920年代建成,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現時屬私人業權。這幢戰前唐樓,現時樓上和地舖皆有商戶,例如是鳳翔清遠雞、福泰珠寶、奧新西藥房、大匠夫五金配件。該唐樓同樣是有騎樓柱設計,支撐上方建築凸出的部分。
汝州街269號至271號,於1920年代建成,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現時屬私人業權。這幢戰前唐樓,現時樓上和地舖皆有商戶,例如是鳳翔清遠雞、福泰珠寶、奧新西藥房、大匠夫五金配件。該唐樓同樣是有騎樓柱設計,支撐上方建築凸出的部分。
位於北河街58號、北河街街市對出的戰前唐樓,早於1920年代落成,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這幢唐樓現時經營「大金龍藥材公司」,售賣人蔘、鹿茸、燕窩等藥材。兩條騎樓柱的痕跡,見證這幢百年唐樓的歷史。
位於北河街58號、北河街街市對出的戰前唐樓,早於1920年代落成,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這幢唐樓現時經營「大金龍藥材公司」,售賣人蔘、鹿茸、燕窩等藥材。兩條騎樓柱的痕跡,見證這幢百年唐樓的歷史。
元州街75號的米黃色唐樓,又名「騎樓75」,建於1930年代,現時是黃道益後人黃天賜所創的「醫道惠民」醫館。
元州街75號的米黃色唐樓,又名「騎樓75」,建於1930年代,現時是黃道益後人黃天賜所創的「醫道惠民」醫館。
欽州街51及53號,在1932年建成,屬一級歷史建築,據記者觀察,樓上已無人居住,地舖亦無人承租。
欽州街51及53號,在1932年建成,屬一級歷史建築,據記者觀察,樓上已無人居住,地舖亦無人承租。
南昌街117號至125號,一排五幢唐樓群,在1930年代建成,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現時南昌街117號是典當舖南昌押,早前南昌押被飭令拆走懸掛的霓虹招牌,後來重新掛上另一塊較小的「蝠鼠吊金錢」招牌。旁邊的四幢唐樓,則地面是民生地舖,樓上是民居。
南昌街117號至125號,一排五幢唐樓群,在1930年代建成,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現時南昌街117號是典當舖南昌押,早前南昌押被飭令拆走懸掛的霓虹招牌,後來重新掛上另一塊較小的「蝠鼠吊金錢」招牌。旁邊的四幢唐樓,則地面是民生地舖,樓上是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