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排有序的膠馬,不是藝術裝置,何以會散落在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及旺角塘尾道與亞皆老街行人天橋,「霸佔」了半壁行人道?為的原來是要驅趕無家者。
食環署、油尖旺民政處、社署等多個部門,分別在今年 2 月 24 日及 4 月 25 日,以「隧道維修及美化工程」及「天橋美化工程」為由,貼出通告,表示要「局部圍封」,呼籲市民「勿在天橋棄置雜物,否則政府會不作進一步通知而清理。《集誌社》記者到現場點算,天橋上有近 600 個膠馬,隧道內逾 300 個膠馬。
一直協助無家者的同路舍高級項目經理吳兆康批評,政府的做法令無家者四散,超過一半個案與機構失去聯絡。他質疑政府的取態為「驅逐」無家者,是在他們的創傷上灑鹽。
70 歲的 無家者Albert ,也是受影響的一份子。他在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露宿一年半。他有部分家當,包括一部 32 吋電視機、六條新牛仔褲、消毒火酒在清場時被清走。 Albert 無法繼續於隧道露宿,他現時每日到中心取飯後,需到距離較遠的洗衣街公園露宿。
對於被政府清場,Albert認為是無家者不自愛,同時有造成衛生問題,被趕走某程度上是「該死」。不過,Albert 又明言,現時沒法例監管露宿,「瞓街不犯法,政府只好用『屎橋』趕絕(無家者)。」
攝影:陳朗熹

旺角塘尾道與亞皆老街行人天橋連接奧海城、滙豐中心及旺角,繁忙時間有不少市民使用,現時天橋有一半位置被圍封,加上有行人橋柱躉,闊度只足以讓兩至三名成人通過。

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近半範圍膠馬圍封,黑色膠馬以之字形擺陣,以防無家者再於此居住。


隧道內的樓梯轉角處,亦放置近十個膠馬。

隧道口附近,現時有人於帳蓬內露宿。

旺角塘尾道與亞皆老街行人天橋旁的草地原先有無家者活動,不過記者昨到上址觀察,現時該處被風車「裝飾」。右方的石屎地屬旺角街坊會青少年服務部丁天佑活動中心範圍,據警方旺角警區Facebook帖文,該活動中心於今年 5 月 13 日才開幕。

70 歲的 Albert 自 2017 年成為無家者,輾轉到在大角咀櫻桃街行人隧道露宿,一直至今年 2 月 24 日被清場為止,於該處露宿 1 年半。



一直協助無家者的同路舍高級項目經理吳兆康說,當局清場後, 加上設置膠馬圍封一半地方,令無家者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