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頭陳有一本筆記簿,簿皮老化,裂紋如沙漠龜裂,很有歷史感。這是他在十年前碼頭工潮,記下那40日,伴他風吹雨打。在一拳書店的分享會開始前,他拿出這本筆記作準備,翻一翻,脫了幾頁散在地上,他緊張的拾起。他盯著這本筆記簿的樣子十分專注,會自然的微笑。

他首先介紹這本筆記簿,自豪地分享罷工第十六日,寫下一句「萬般帶不走,只有業隨身」,事業的業。這句說話有段故,那時李嘉誠贈李澤鉅兩本佛經,阿陳就覺得既然他那麼有佛心、慈悲,他就和幾位工友到長江中心門口蹲下吃飯盒,做最卑微的事,並贈一句佛偈給李嘉誠,諷刺一下。
他說,有生之年都不會丟掉,「我交帶咗我個仔,呢本簿會同我一齊走,到我唔喺度,就同我一齊燒咗佢。」他說的時候還是微笑著,但聲音沙啞、雙眼通紅,淚水泛於眼框,到另一位嘉賓發言時,他一直揉眼睛。

直到今日,白頭陳說起碼頭工潮的事,工人受到的不公、壓迫,仍是咬牙切齒,一再哽咽。白頭陳說,自己入碼頭工作時已四十多歲,之前從來沒有參與過罷工或者遊行示威,碼頭工潮是人生轉捩點。那時壓迫使他醒覺,所以他相信,未來環境怎麼變,有壓迫依然會有反抗。
「我今日已經差唔多71、72歲,我都走咗人生大半生,呢本簿對我黎講,可以話係畢生難忘。」這本簿記載了工友的勇氣和兄弟情,讓他永志難忘,久不久便會拿出來看。
這本筆記寫下的不只是碼頭工潮,也記下他人生光輝一頁。最近不斷思考,究竟自己有沒有一段精彩的回憶,值得我十年後去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