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新聞自由指數|創十年新低 最顧忌批評中央 記協:本港容不下批評聲音

分享:

香港記者協會今日( 7 日)公布「 2022 年新聞自由指數」,公眾和新聞從業員評分是 2013 年有紀錄以來新低,分別錄得 41.4 及 25.7 分;有 91% 新聞從業員和 46% 公眾認為,新聞自由較一年前倒退 。記協認為,傳媒業界「寒冬」在 2022 年從未遠去,政府「連番狙擊」新聞工作者,反映本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令新聞業造成寒蟬效應。

記者:蘇柏軒

香港記者協會與香港民研研究所合作,在今年三、四月進行「 2022 年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和新聞從業員的指數,分別是 41.4 和 25.7 分,兩者皆為指數 2013 年成立以來最低。新聞工作者的指數連續四年下跌,自 2018 年以來跌幅近四成。

指數由十個因素構成,包括傳媒監察功效、立場多元化、人身威脅、批評特區政府或中央是否有顧忌等等。2022 年指數下跌主因,是受訪的公眾和新聞從業員,皆認為傳媒「批評中央政府時有顧忌」情況最普遍,新聞從業員也有「自我審查」現象。自我審查普遍程度的評分方面,被訪者因壓力而自我審查的情況嚴重,維持去年的低分 4.7 分。

記協指,採訪環境自2019年起急劇惡化,傳媒管理層相繼被控、機構停運,絕大多數新聞工作者(91%)和近半公眾(46%)認為過去一年新聞自由倒退。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涉嫌違反國安法、《立場新聞》高層被控煽動罪,各有 96% 和 97% 的新聞從業員認為對新聞自由「損害大」;公眾方面,有 49% 認為傳媒老闆或高層被控對新聞自由有大損害。

至於政府多次譴責新聞機構刊登「誤導」內容、倡議立法規管假新聞,亦有絕大部分新聞從業員( 90%、 88%)認為損害大。李家超六月底曾接受報章訪問指,若業界透過自我規律或行業操守令問題可控,希望不用立法手段處理「假新聞」。

記協指,業界寒冬在 2022 年未遠去,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被國安處以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拘捕、專營調查報道的《傳真社》停運、尊子漫畫屢遭政府公開批評及被《明報》停刊。記協批評,坐擁龐大資源和公權力的特區政府「連番狙擊」新聞工作者,反映本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令新聞業界造成寒蟬效應,導致公眾接收資訊減少和趨向單一。

尊子政治漫畫自去年十月六度遭官方批評。

調查在今年三、四月進行,香港民研與記協分別以電話訪問、網上和紙本問卷,收集 1026 名成年香港居民和 249 名新聞工作者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