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經歷「世紀暴雨」,有郊區山泥傾瀉、嚴重水浸,歷史建築舂坎角炮台幾乎被水淹沒,水浸至今;而通往舂坎角公園的道路,也被巨石及泥沙堵塞,今日(13 日)有政府人員到場視察。城門郊野公園亦見植被塌下,行人路一地沙泥瓦礫。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提醒,暴雨後山體需數天排水,市民近日不宜行山,行山如遇黃泥水下流,應盡快走避。
攝影:Nasha Chan、CCW;文字:何珮瑚

歷史建築舂坎角炮台幾乎被水淹沒。
二級歷史建築 被水淹沒
身處赤柱舂坎角公園的舂坎角炮台,於 1938 年建造,是英軍六英吋炮台,蓋有半圓護罩,曾在二戰期間動用、戰後被廢置,2009 年炮台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上周「世紀暴雨」,赤柱舂坎角公園發生山泥傾瀉,舂坎角炮台嚴重水浸。《集誌社》記者今(13日)午到訪舂磡角道,通往舂坎角公園的路口已被圍封,貼有「工程進行中,非相關人士請勿內進!」字句,有工作人員在公園入口駐守。
道路山泥傾瀉 炮台護罩水位逾一米
記者觀察舂磡角道及舂坎角公園,可見通往公園的道路有山泥傾瀉痕跡,隨泥土滾落的大石仍在路中央。公園內部被大量積水覆蓋,公園中央的半圓護罩內部全被淹浸,供市民步入護罩的樓梯、護罩內的石桌及石椅均被淹沒,估計水位逾一米高。

記者觀察舂磡角道及舂坎角公園,可見通往公園的道路有山泥傾瀉痕跡。
政府人員今午視察
下午約兩時半,有路政署、康文署及土力工程處人員,到場視察道路及公園範圍,期間路政署人員以航拍機拍攝,其他工作人員則在舂磡角道視察。
康文署回覆查詢時稱,今日(13日)已和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視察及商討,由於山泥傾瀉情況頗為嚴重,相關部門須先展開斜坡維修、加固工程及道路維修。署方補充,會繼續和相關工程部門盡早安排跟進舂坎角公園的維修工作,以減低對市民的影響。
路政署則表示,昨日(12日)接獲康文署通知舂坎角道最南端一段只通往舂坎角炮台及燒烤場的路段因山泥傾瀉受阻,涉事斜坡由建築署負責維修保養。路政署補充,署方今日有到場了解路面情況,建築署亦已聯同康文署以及土力工程處到場視察斜坡狀況。
路政署又稱,目前受阻路段長約200米,共有兩處地點出現山泥傾瀉,其中近路段入口的頭一處山泥傾瀉地點塌下的泥石較多,待土力工程處完成評估、建築署按相關建議完成該處的緊急斜坡鞏固工程後,路政署會安排承建商移除路面泥石;而當建築署完成第二處地點的緊急斜坡鞏固及清理工程後,受阻路段將會重開。
建築署表示,日前接報在舂坎角公園附近、建築署負責的斜坡範圍出現山泥傾瀉事故,面積約15米乘15米,斜坡下方行車道被塌石及山泥堵塞、行車道有積水,事件中無人受傷。為鞏固斜坡,署方明日(14日)將安排清理鬆脫山泥及進行噴漿工程,可於數日內完成,其後路政署會移除路面泥石及按需要修葺路面。
建築署另稱今日視察期間,發現鄰近一幅面積約10米乘6米的斜坡亦有山泥傾瀉,正安排與相關部門跟進。

城門郊野公園,有山坡下塌的跡象,植被消失。
城門郊野公園山泥傾瀉 漁護署:20 郊野公園範圍封閉
另外,城門郊野公園也出現山泥傾瀉。本周一(11 日)記者前往城門郊野公園,發現一處有山坡下塌的跡象,一幅植被消失。而接近城門水塘的位置,橋上有積水,大批瓦礫、石塊和泥土堆積。當日下起大雨,仍有市民經過該處。
翻查漁護署網站,有 20 個郊野公園範圍,因受颱風及大雨引致塌樹、山泥傾瀉和路徑損毀,需臨時封閉,包括行山徑及燒烤場等。其中城門郊野公園因受颱風吹襲及大雨,引致樹木倒塌,介乎城門林道至標本林段,及針山段的一段行山徑,本月 12 日起臨時封閉、城門林道至鉛礦坳段及水塘段,本月9日起臨時封閉、龍門郊遊徑本月 11 日起臨時封閉,直至另行通知。
土力處前處長:見黃泥水下流應盡快離開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工程師陳健碩向《集誌社》表示,雨災後,有大量雨水滲入山體,大雨後需要數天排水,期間很大機會山泥傾瀉,提醒市民近日應避免行山。
如果經過山徑才遇上大雨,有何事需要留意?陳健碩說,最基本應留意有否山體有否黃泥水下流。他說,如流下來的是清水,則較安全,若屬黃泥水,山泥下塌的機會很大,應盡快離開該處,而山脊位置會比山谷安全。
陳說,不能輕視黃泥水下流警號,大嶼山曾出現泥石流,原本只塌數百立方米泥石,但愈滾愈大,流至東涌已積了二萬多立方米山泥,甚至波及市區。
城門郊野公園,山泥傾瀉。
山泥傾瀉是自然現象
近日有郊野公園一地沙泥瓦礫,山陂明顯剝落,陳健碩就說,這是自然造地現象。他說,土力工程處每年都會收到數百宗山泥傾瀉報告,但不代表全港山泥傾瀉的宗數,大部分沒有影響公眾的事件,都沒有市民呈報,包括一些郊區山泥傾瀉情況。他指,山泥傾瀉是大自然造地現象,下塌的泥土會帶落草原,而山坡植被重新生長,「好多時候,山徑和郊野公園會塌到唔清唔楚,沒有人呈報,這也是自然現象」。
前處長:不會因幾個行山勇士而打泥釘
大雨過後,多處山泥傾瀉,政府有何應對工作?陳健碩說,政府會進行緊急復修,防止有山坡再下塌、或受雨水侵蝕;之後會打泥釘、植被和噴漿。他說, 1990 年開始,不少山坡已打泥釘,即在山坡鑽洞並加上鋼筋,但因應成本效益,通常泥釘會打在公路附近山坡、樓宇附近山坡等影響較多人的位置,除了引水道之外不會貿然打在郊野,「影響人較少,不會因幾個行山勇士而打泥釘。」如位於郊野、不影響公眾的山坡,可讓它自然復原;如影響下游發展,則可用無人機種播種,讓植被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