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書店「獵人書店」 7 月 20 至 23 日,在太子舉辦「香港小型出版銷售場」, 五間本地出版社在場、九間則以特約選書形式售賣。創辦人黃文萱形容,主流書本市場有很大的不平等,希望透過開設銷售場,讓小型出版社能在讀者選擇中,佔更大的比例。她又指,自五月底、六月籌辦銷售,都未遇上太大困難。
參與銷售的出版社希望,提供多元化的閲讀環境,和令自身倡議的議題被看見;到場讀者則平常都有支持小書店,「希望唔好等執笠先支持」。
記者:蘇柏軒、攝影:劉貳龍
7 月 20 至 23 日(星期五至日),獵人書店在太子界限街舉行「香港小型出版銷售場」。現場分為兩個區域,一半屬「實地你好出版社」,由五間在場的出版社代表,在現場售賣其圖書,包括「山道文化」和「藍藍的天」等,書本題材包括性別議題、社區事務等。
現場另一半地方,則屬另外九間「特約選書出版社」,每間推薦約十本出版物,建議讀者選購。聯同書店開倉的「Outlets」書本,圍繞三邊牆的鐵架和中央枱面上,主要的書目題材與哲學、社區歷史有關。現場讀者人數維持約 20 人,走動時亦需禮讓,部分人圍繞着出版社檔主,一同討論新書闡述的理念,亦有讀者在書架前翻閲書本內容。

黃文萱:小型出版社佔更大比例
書店創辦人,前區議員黃文萱昨天(20 日)接受《集誌社》訪問,形容因擔心活動被「冚檔」,未有認真宣傳,本身擔心會「拍烏蠅」,但現場反應比想像中好。她說自五月底、六月開始構思籌辦,主要邀請財力有限、難以進入大型書展,又沒有實體店的出版社到場。
「小型出版社,就算入到書展,到可能只係一格,然後唔會掛(宣傳品)到很高,所以希望有個地方,俾小型出版社佔大啲比例。」
她形容籌備過程,包括場地租賃上未遇上大困難,強調現場不是一個書展,沒有展覽的部分,因此無需申請「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她又指,放到現場書籍的台版選書「真係超級safe (安全),人生都無攞過啲咁 safe 嘅書出來。」

「山道文化」主打售賣楊子俊改編的香港版政治小説,兼職編輯謫鐸(筆名)指,參與銷售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多元化的閲讀環境」。他對銷售場有信心,「可以吸引一班對書主體、內容到有要求嘅人」,又指「無擔心就完全唔會」,但出版社只是出版書本,亦非做「很政治性的事」,未有非常擔心政治風險。
避免令性別小眾的聲音被埋沒
出版親密關係和文化保育相關書籍的「dirty press」,負責人「K 編」向在場讀者分享她對性別議題的觀點和編輯書本的經驗,請讀者留下聯絡方式,延續討論,又為他們「抽卡」解答問題。
出版社的書籍同時經發行商在書展售賣。K 編指,今次銷售無需支付租金,支薪、分成之後,最後估計只能賺 2000 元,但在銷售場能更直接與新讀者建立關係,有助她所屬的小型獨立出版社,維繫一個更緊密的讀者群。她希望今次能為 Instagram 追蹤增加 200 人,之後亦會舉辦讀者對談、深度閲讀工作坊、編輯分享會、寫作課程等活動。
「一坪半性別空間」則售賣跨性別、性別酷兒的出版。「坪主」 Erica T. 認為,今次銷售的目的是「被看見」,避免令性別小眾的聲音被埋沒,而今次銷售中,顧客較主流書展或書店的開放,亦願意了解她關心的議題。

顧客:唔好等執笠先來支持
中大校友評議會選任校董楊于銘,到場購買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的《閲讀新聞》。他希望從書中,理解新聞背後的含義和「潛在意思」,相信書本會有趣。他又指,自己平常都有支持小型書店,因為相信購買到的書本,比大書店的「更有人文氣息」,「希望唔好等小書店執笠先來支持。」
瑞士讀者 Martin 從事藝術和攝影,他曾在 2006 年起在港居住 8 年,至 3 個月前再度回港,之後希望維持兩邊走。他平常關注的攝影書出版社是特約選書出版社之一,他從出版社得知有這個銷售場,形容現場氣氛不錯,攝影書、介紹本地歷史和地理的書本亦很有趣。他特別留意到一本介紹九龍仔、長洲張保仔洞等本地景點的書。
去年 7 月,山道文化原定在銅鑼灣舉行「香港人書展」,至活動前兩日,獲業主致電指事件敏感,且引起迴響,需終止租用合約,書展改以網上形式舉行。今年 5 月,負責人楊子俊在 Facebook 發文指,在現今社會情況下,「實在沒有信心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舉辦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書展」,短期內無計劃再度舉辦該展。

【香港小型出版銷售場 暨私人書店奧特萊斯】
日期:20-23/7 (星期四至日)
公眾購物時間:1400-2000
地點:界限街八號閣樓(與荔枝角道交界)
入場: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