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民研調查|十調查不再公開 轉內參或付費查冊

分享:

香港民意研究所早前宣布,部分調查將不會公開發布。民研總監鍾庭耀今日(27日)表示,有四分一民調題目將取消,包括關於支聯會、中國人權狀況等問題,部分調查則轉為內部參考。鍾說要「與時共舞」,解釋做法考慮資源、市民對資料重視程度、以及風險評估等因素,強調無諮詢政府。

早前民研因應政府部門建議,停止發布六四民調,被問到會否影響言論自由空間,鍾庭耀說,他們角色被動,如社會不理睬真相,數據便無作用;他們只能維持歷史使命,留數據供日後參考,「我哋冇能力改變大氣候,或者我哋都唔係一個改變氣候嘅角色,我們只是一個好卑微嘅科學研究者。」

根據民研發表最新的調查,特首李家超民望評分為 49.7 分,首度跌穿 50 分,與歷任特首同期相比,李評分屬第二低,僅高於梁振英同期的 45.8 分。

中國人權等研究題目將取消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民研多次被建制派批評,去年遭建制媒體《文匯報》批評是「假學術真抹黑」。民研上月宣布,取消大約四分一的定期調查題目,餘下題目大約三分之一,轉作內部參考、不作公開,題目包括回歸系列、身分認同、兩岸問題、六四事件等。

民研鍾庭耀今表示,取消的題目大部分涉及社會企業責任,此外在六四調查系列中,關於支聯會存廢、評估現時中國人權狀況、比照八九年六四時的狀況等題目,都已取消。而轉為內部參考的題目,包括行政會議成員民望、立法會議員民望、政治團體民望、兩岸政治人物民望等調查項目。他強調,取消題目沒有諮詢政府意見。

民研總監鍾庭耀

民研總監鍾庭耀公佈民研最新發展方向。(資料相片)

成立收費查冊平台 制防洗黑錢政策

民研將啟動「數據查冊平台」,網站會存載不公開發放的數據,如有人希望取得數據,須簽署承諾書,表明不會用作非法用途,使用時亦須說明出處;部分數據會收取費用,每條題目收費數千元至一萬元不等。鍾表示要「與時共舞」,故制定內部「防止洗黑錢政策」,盡早向社會表示自己奉公守法、制定自我約束政策,令大家放心。他強調,民研是非牟利組織和有限公司,自己是唯一股東,利潤全用於研究,結業時股東不會提取任何金錢。

民研啟動數據查冊平台,使用者須簽署承諾書表明不會作非法用途,才能取得和使用。(民研網站截圖)

「與時共舞」 免數據成政治爭執 

鍾庭耀說,「與時共舞」是因應社會發展不斷檢視。民研決定減少發放數據,是考慮了市民和社會對研究資料的渴求程度、資源、以及風險評估等。他說,現時社會討論甚少採用客觀科學數據,例如身份認同等題目數據,演變成政治爭執的議題,他認為爭議屬不必要。

他又指,社會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民意調查好像已毋須存在。他舉例指,當政府民望回升,便有人問是否因為有人離港、有人不敢表態,令數字改變,但當政府民望下跌時,他們又不會問。「其實我哋好想社會對科學研究、和真理認真重視,對其強項、缺點公開討論,這是一個理想的社會。但現時社會的狀況,等下一年、等下一年,似乎未去到嗰個位,更愈來愈差。」

被傳媒問到國安法風險是否主要考慮因素,他表示風險因素是重要的,但無法衡量一籃子因素之間的比重。

被國安約談 政府部門提風險評估 「無能力改變大氣候」

現時已離港赴英的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去年表示離港前曾被國安約談。今年六月,民研原定發布六四民調,但指「因應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建議」,停止發布。鍾庭耀今補充,在鍾劍華離開前,警方國安處曾約見民研是已知事實;之後亦有代表政府的人士,向民研提供風險評估意見,建議延後或停止發放六四民調數據,但他不透露有關部門是否國安處。他指,如政府向民研發出正式文書或指引,才會尋求法律意見。

被問及,公開談論六四被視為香港言論自由指標,民研不再發布六四民調,會否影響言論自由空間。鍾庭耀表示,民研的少許改變,只是大氣候中能做的小事,而非主動改變這個空間。他表示,任何政治傾向的人或政府部門,若認為真實、真理、真相有用,民研會如實告之;但若社會開始不理睬真相,數據便無用,民研只能被動維持科學、專業的執著,以及歷史使命、留數據供日後參考,「我哋冇能力改變大氣候,或者我哋都唔係一個改變氣候嘅角色,我哋只係一個好卑微嘅科學研究者。」

他表示,六四調查會繼續做,民研每年五月至七月會進行檢討,相信未來一年不會有大變,但相信「與時共舞」,如世界和香港變得不同,屆時會重新檢視是否發布。

民調:李家超評分首跌穿50分 歷任之中排尾二

另外,民研在發布會公布最新特首民望,民研在 7 月 11 日至 21 日,訪問了 1,004 位市民,調查特首及政府民望。特首李家超評分為 49.7 分,較今年六月調查所得的 51.5 分低 1.8 分,亦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跌穿 50 分。至於特區政府的滿意率為 39 %,較六月減少 5%;不滿意率為 38%,較六月減少4%;滿意率淨值為 1%,較六月減少1%,是去年 11 月以來新低。

民研表示,今次調查的題目字眼由「假設明天選舉特⾸,⽽你⼜有權投票,你會唔會選李家超做特⾸?」更新為「假設你⽽家有權決定續任或者罷免李家超作為特⾸,你會點樣決定?」,答案選項亦已由「會」和「唔會」改變為「續任」、「罷免」和「棄權」,因此對調查數字有相當程度影響。

若將李家超評分,按上任月份與過去歷屆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比較,以任內第 13 個月計算,李家超評分屬第二低,僅高於梁振英同期的 45.8 分。

而李家超的支持率則為 50%,較上次調查增加 6 % ;反對率為 29 %, 較上次減少 16%;民望淨值為  21%,較上期上升  21%。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解讀數據指,市民肯定李家超努力,例如經濟民生復常、外訪次數和回應民間次數增加,但投入的努力和成績有落差。他舉例指,香港貿易出口和進口皆下降;另外政治壓力仍大,在民調進行的 7 月 11 日至 21 日期間,國安處海外通緝八人一事,令人不舒服。加上仍有 6,000 宗反修例案件陸續審理,令人傾向感覺仍然從緊,就算多努力做好民生,也會不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