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海外醫生|醫管局英國招聘 回流港人醫生:工時比較多少少

分享:

為紓公院人手流失問題,醫管局近年致力到海外「搶人才」,其中今年四月至九月,共聘用逾 130 名海外醫生,當中七成已簽約、十多人已在醫管局工作。現年29歲、15年來在英國成長、攻讀醫學士及公共衛生碩士的秦肇斈,因盼回饋社會、多與家人相處,決定回流,上月起獲編至新界西聯網眼科任職駐院醫生。他指出,除醫學用詞的語言需時適應外,與病人溝通、使用電腦系統未見困難。對於本港醫生工作量較多,曾研究本地醫療人手短缺問題的秦認為,須以「正面、樂觀」態度應對,形容專科培訓醫生屬「有較多實戰經驗的好機會」。

新界西醫院聯網眼科駐院醫生秦肇斈(左);新界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駐院醫生馮譪妍(右),都是醫管局早前在英國招聘回流的港人。(何珮瑚攝)

71 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補充,連同今年四月後聘請的海外醫生,截至上月底,目前共有 71 名海外醫生正在醫管局工作。《集誌社》翻查資料,醫管局過去曾公布,海外醫生主要來自英國、澳洲,部分來自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美加等。

正在該局工作的海外醫生中,包括新界西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駐院醫生馮譪妍及秦肇斈,二人均在英國攻讀內外全科醫學士。其中現年30歲的馮譪妍,2017年於英國碧仙桃大學畢業後,在當地完成實習並回港進修,今年五月開始,經特別註冊在醫管局工作。秦肇斈則在2020年取得醫學士學位,隨後攻讀公共衛生碩士,今年九月起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工作,並正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碩士論文研究「香港醫生人手短缺」

醫管局今年四月、六月曾赴英國、澳洲舉辦實體招聘活動,關慧敏形容反應「比想像中正面」、很多海外醫生或醫科生有意回港,透露計畫明年再度舉辦相關活動。秦肇斈當時因正攻讀公共衛生碩士,並以「香港醫生人手短缺」作論文題目,故抱觀望心態出席倫敦招聘會,希望了解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情況。被問到本地醫療人手短缺癥結為何?秦肇斈回應稱,本地醫生數量與外國「唔係差很遠」,惟香港人口密集、私人執業市場較英國大,多種因素下導致「情況有些不同」;又稱自己不應評論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惟日後醫管局若有需要亦樂意幫忙。

被問到決定回港工作原因為何,長年在海外生活的二人同稱可多與家人相處、本港薪酬待遇較佳等因素均吸引他們回流。秦肇斈另稱,因香港「始終是自己屋企」,故希望返港服務廣大市民;醫管局亦會為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馮譪妍形容安排「相當吸引」,有利個人生涯發展,遂決定加入醫管局。至於適應本地公營醫療系統工作可有難度?馮譪妍稱本港工作節奏較快、工作量較多、工時「比較多少少」,惟認為問題不大亦容易適應;秦肇斈則與病人溝通未見困難,但由於英國教學主要以英文為主,故需時醫學用詞。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職系)關慧敏(中)透露,四月起聘用的海外醫生中,只有三成不曾在香港生活。

獲聘海外醫生 三成不曾在香港生活

關慧敏稱,醫管局自今年四月起錄取的海外醫生,主要來自英國、澳洲等地,「有限度註冊」及「特別註冊」為六四比。她指出,有不少海外就讀醫科的港人欲「返屋企幫返香港人」,故局方同希望吸引「在外國讀書的香港子弟」,並透露四月起聘用的海外醫生中,只有三成不曾在香港生活。關慧敏又說,截至九月底,目前共有71名海外醫生正在醫管局工作,未來數月另有約40人陸續加入醫管局團隊,分佈內科、外科、麻醉科及放射科等醫生。

441醫生離職、新聘576人

翻查資料,醫管局早前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的過去12個月,全職醫生流失率為6.9%;醫管局主席范鴻齡當時表示,同期有441個醫生離職、新聘576名醫生,淨增長1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