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滄溟上訴失敗|政綱提港大評議會悼7.1刺警疑兇 校方指「有問題」

分享:

浸會大學四月稱收到「投訴」,指學生會內閣「滄溟」對「過去事件」的描述誇大、偏頗,禁止「滄溟」四名幹事參與學生組織事務。「滄溟」隨後總辭,上任 56 天便解散,四名前幹事就校方處罰上訴。「滄溟」今日表示,校方維持原判,四人上訴失敗;四名前幹事到校長室遞交公開信請願,惟浸大校長衛炳江未有親自接信,由傳訊部職員在平台代收,職員稱「校長每日都有緊密工作,未能抽時間見大家」。

「滄溟」前外務副幹事長戴嘉平表示,政綱曾提及各大學生會困境,如港大評議會悼七一刺警疑兇而被控國安法,港大學生會至今未能運作,提出應加強與現有學生會聯繫。校方認為「滄溟」提及港大評議會的例子有問題。

浸大學生會

「滄溟」幹事已提交校方要求的「悔過書」(reflection journal),又主動將悔過書貼在民主牆。

浸大學生會斷莊三年,今年內閣「滄溟」當選,4月1日上任。4月 17日,浸大決定禁止「滄溟」幹事長、內務副幹事長、外務副幹事長及外務秘書參與學生會運作,為期16 個月,並需要撰寫悔過書。「滄溟」決定總辭,學生會由臨委運作。四人向校方提出上訴,上月 29 日召開聆訊。

四幹事上訴失敗 校長「未能抽時間」接請願信

「滄溟」今日開記招交代,四人上訴均告失敗,發起請願行動,步行至校長室,遞交公開信請願。惟浸大校長衛炳江未有親自接信,校方由傳訊部職員接信、稱會代為轉交,又指「校長每日都有緊密工作,未能抽時間見大家。」

對於校長未有接信,「滄溟」前幹事長許雯珣認為,事件反映校方的態度,一直冷處理學生的意見,對此感失望。她又指,校方除了發出懲罰信及聆訊當日外,並無回應他們任何訴求及提問。

「滄溟」四名幹事上訴失敗,步行至校長室,遞交公開信請願,但浸大校長衛炳江未有親自接信

校方:「滄溟」政綱或「令他人有不當行為」

「滄溟」公開校方懲處信件,信中提到,「滄溟」的政綱內容可能會令他人有不當行為(may induce inappropriate actions of others),並且不符社會大多數的價值。信中解釋,在「滄溟」曾經引用的部分事件中,有不少人因使用暴力及違法而被定罪。惟信件未清楚交代是什麼事件,為何不符社會價值。

「滄溟」前外務副幹事長戴嘉平表示,對上訴失敗感失望,質疑校方在聆訊中沒有考慮他們的意見。他又指,校方未曾交代調查結果和投訴信內容,亦不知為何裁定投訴成立。他指,待校方正式發出上訴結果之後,可在七天內作出最後上訴,他們將保留上訴權利。

滄溟今日公開校方懲處信,信中提到滄溟政綱內容或令他人有不當行為,並不符社會大多數價值。

政綱提港大評議會悼念七一刺警案疑兇 校方稱有問題

戴嘉平認為,「滄溟」政綱提及的內容,並無違反社會標準和價值,「到底社會標準係啲咩呢?由邊個介定呢?佢都係冇同我哋解釋過。」他表示,政綱曾提及加強學界聯繫,解釋各大學生會困境,例如有學生會被停收會費、沒收會室及不被校方承認,而港大評議會悼念七一刺警疑兇而被控國安法,港大學生會至今未能運作,滄溟提出在艱難時期,更應加強與現有學生會的聯繫。戴質疑校方認為「滄溟」提及港大評議會的例子有問題,「點解有啲嘢,我哋冇加任何立場落去,淨係提起已經有問題?係咪有啲嘢全部人都可以提起,但我哋學生會就唔可以提起呢?」

被問到會否擔心執法部門介入,戴嘉平認為事件僅屬校內事宜,如校方主動邀請執法部門介入,便更為失望。校方要求「滄溟」在五月五日或之前,提交一封「悔過書」(reflection journal),講解自己在事件中所學、並且要通過國安教育評估。他們指已完成該兩項要求,主動將悔過書貼在民主牆,又指若未能完成,有機會被加重處罰。

上訴聆訊保安深嚴 提交逾5000封公開反對聯署

戴說,聆訊當日,校方安排 20 多名保安及職員封鎖大樓的兩層,他們需交出手提電話,去廁所亦要由職員陪同。他質疑:「其實對住幾個學生上訴,無必要以比法庭更加嚴密嘅方式對待我哋。」戴認為,今次事件將打擊學生日後參加學生組織的意欲。

他希望校長回應訴求,「望住咁多鏡頭、望住咁多人,我哋都會驚嘅,但我哋都希望用呢種和平理性方式表達返,希望學校都可以聽返我哋嘅意見,同埋同我哋對話。」他又指,過去數周取得超過 5187 封公開反對校方決定的聯署。

《集誌社》就事件向浸會大學查詢,浸會大學回覆時重申,浸大校方早前指接獲「投訴」,指「滄溟」的政綱等資料對「過去事件」的描述誇大、偏頗,不符合社會的標準和價值觀。校方又指對於學生公開在與校方會議中,個別人士的講話節錄,做法「不能接受」,大學會按既定程序調查及啟動相關紀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