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磡遊走,先踏進今年已有 150 年歷史的觀音廟,再走訪有逾 60 年歷史的蝦子麵、醬園老店。推動城市導賞的「活現香港」,將舉辦紅磡社區導賞團,介紹區內的老店故事。
攝影:劉貳龍、文字:陳萃屏

導賞團會先介紹紅磡歷史,說明紅磡地名的由來,然後一行人來到紅磡觀音廟旁的紅磡三約街坊會,講解何為紅磡三約,其後就開始行程。
在早前的傳媒導賞團,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介紹上述社區歷史地標。
導賞團介紹的兩間廟宇都有悠長歷史。紅磡觀音廟建於 1873 年,由當時的街坊籌錢興建,現時觀音廟仍保存著光緒年間題字的牌匾。
而另一位處行人路中心的福德古廟,則建於宋朝末期。二戰期間,曾因盟軍誤炸附近學校造成死傷,令這間土地廟一度變成公墓。
兩座廟宇一直受紅磡居民供奉,其中紅磡觀音廟每年正月廿六,都會吸引善信「借庫」。



紅磡街坊老店的代表,有張榮記蝦子麵及明德醬園,在港都有約 60 年歷史。其中,導賞團介紹了張榮記的歷史,及其招牌蝦子麵如何炮製;至於明德醬園較出名的是甜醋,店家多年來更推出代煲薑醋服務。陳智遠介紹時稱,這店舖是第一身知悉香港生育率高低的地方。
導賞團亦有介紹寶石戲院,是現時唯一一間仍用「人手劃位」售票方式的戲院。不過,到場時戲院未開門,只有「活現香港」派發的紙仔飛。


「活現香港」受恒基邀請,在紅磡新樓盤必嘉坊 Baker Circle 附近舉辦有關紅磡導賞團,行程最後,會到必嘉坊 Baker Circle一間由雲吞麵店改建地的「展覽」地舖,內有懷舊玩具、磅重機。發展商保留雲吞麵店的廚房位置,以假麵、假雲吞等裝置,模擬當時場景。
翻查資料,必嘉坊項目前稱「黃埔四街」(機利士南路、黃埔街、寶其利街、必嘉街),是恒基紅磡大型商住重建發展項目,是歷來最大型的私人發展商舊樓重建計劃。恒基在 2009 年前已開始收購黃埔四街,即必嘉街、機利士南路、黃埔街及寶其利街的業權。項目預計在 2027 年落成。
必嘉坊由最初收樓至今歷時逾二十多年,涉及總樓面超過100.8萬平方呎。機利士南路 50 號,在 2017 年曾發生塌露台事故,半張碌架床懸浮半空,幸無人受傷,事件揭示該區劏房問題嚴重。機利士南路 50 號,是必嘉坊地盤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