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六月發生兩死命案後,政府表示將加強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下稱「社區中心」)服務。《集誌社》得悉,社署最快會在本月增加社區中心臨床心理學家(CP)編制,屆時每一標準規模團隊的CP編制人數,將會由0.5增加至一,即現時的一倍;另會增撥資源加強網上服務。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友凱表示,委員會在荷里活廣場命案前,已討論增加相關編制,樂見資源終得以增加,惟人手仍略嫌不足。

荷里活廣場命案後,政府表示會強化社區支援服務。
社會福利署自2010年10月設立 24 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當區有需要的精神病康復者等提供社區支援服務,當時政府預料一個標準規模團隊服務約 33萬人。現時每一標準規模團隊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人手編制約有35個職位,包括約21名社工、兩名精神科護士、約兩名職業治療師、0.5名臨床心理學家,以及約十名支援人員。
而每間社區中心的團隊規模,則會按服務地區的人口比例增減,根據平機會2016年報告,按照人口比例調整,最小的團隊規模為離島區的 0.4 隊;最大規模則為觀塘區社區中心的兩隊。
荷里活廣場命案後,行政長官李家超曾稱,社署會強化社區支援服務,通過 24 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加強支援服務。醫衛局轄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隨後因應案件召開緊急會議,其後提出10項加強支援措施,當中包括改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服務;社署亦曾透露本年度將增加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人手。

社署自2010年設立 24 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當區有需要的精神病康復者等提供服務。(劉貳龍攝)
另會增資源提供網上服務
《集誌社》得悉,社署早於今年四月及七月,兩度與業界商議增加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人手,若無其他問題,最快會在本月增加編制,再以此基礎計算撥款金額;屆時每一標準規模團隊臨床心理學家的人手編制會增加一倍,即每隊有一個CP,以加強臨床心理學家個案諮詢服務;另會增加資源進行網上服務。
同為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的陳友凱補充,委員會早在荷里活廣場命案前已一直檢視社區中心人手編制,而現時社工培訓主要著重建立關係,若要為「可診斷的(diagnosable)」精神病者提供具治療作用的服務,則交由臨床心理學家「比較穩陣」,故認同增加CP編制應對需求。陳友凱另稱,加強網上服務,可更易接觸年輕人或產後抑鬱者,故認同該改善方向。

港大精神醫學講座教授陳友凱認為增加編制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仍略嫌不足。(劉貳龍攝)
香港心理衞生會在大埔、觀塘均有營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該會助理總幹事黃敏信稱,現時社區對於精神健康服務需求頗大,他解釋,中心社工會將有需要個案轉介予心理學家跟進,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相關服務。除CP人手外,黃敏信補充,地區人口持續增加,惟各社區中心團隊規模未有調整,建議制定指標定期檢討整體人手編制。
社會福利署回覆查詢時表示,23/24年度將增加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人手,並會適時向相關的非政府機構公布詳情。署方補充,社區中心在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下可按需要,靈活安排及調配合適的人手及資源。《集誌社》另向署方查詢各中心處理個案數目,獲回覆稱,過去五年中心按年處理個案數目由18/19年度的20,259升至22/23年度的22,830人,增幅為12.7%;而處理個案佔會員比例維持在約七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