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聚焦|「開局」預算案 財赤、減糖、舉債

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 2 月 22 日發表新政府上場後首份財政預算案。預算案以力保全速復蘇作開端,在退稅、派消費券方面等派糖力度,為疫情以來最弱。政府「手緊」,2022 至 23 年度財赤達 1398億元,陳茂波建議成立基建債券。

(更正:沙士後的財政儲備相當於政府開支月數,應為13個月,故現時財政儲備相當於政府開支月數,實為2001年以來新低。內文、數據及有關圖表於已於2月26日作更正)

焦點一:派5000元 退稅、減差餉縮水共7000元

派錢、退稅、額外發放綜援金,是近年「倒模式」的派糖措施。

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是自2020年派10000元現金之後,連續第四年派錢。不過,今年派發金額較去年少5000元,並分兩期派發。

派錢能否振興經濟?翻查統計處數字,在過去派錢的年度,零售業銷貨額及食肆收益曾見下跌,例如是2020年派發10000元,兩項消費力指標按年均跌逾兩成;去年派10000元消費券,兩行業指標亦錄得輕微跌幅。

退稅方面,今年薪俸稅和利得稅的退稅上限皆為6000元,屬四年來最低,較上一財政年度減少四成。子女基本免稅額則由12萬元增至13萬元。

此外,今年只有首兩季可寬減住宅物業差餉,兩季上限共2000元,較去年寬減四季上限共 5000元、少了 3000元。財政預算案亦公布,向合資格人士額外發放半個月的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社會保障,發放的份額與過去兩年相同。

屈指一算,今年獲5000元電子消費券,但退稅金額較去年少 4000元、寬減差餉較去年少 3000元。

焦點二: 赤字1398億元 發債起基建

資源有限,派糖減甜。財赤問題,亦令人關注。2022/23年度的修訂預算赤字為1398億元,財政儲備今年3月底預算為8173億元,而2023/24年度預測赤字為54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陳茂波自2017年出任「財爺」至今,財政估算與實際數字差距甚大。今年公布的1398億元赤字,較去年預測的563億相距835億。陳茂波今年預計非經營帳目,要到 2027至 28年度才會達致盈餘。

財政儲備方面,今年下降至 8200億元。陳茂波在預算案主動提到,政府究竟應有多少財政儲備才謂合謂是「人言人殊」,他指已參考過去香港逆境時的財政狀況,認為目前財政儲備水平是「穩健」。

《集誌社》整理回歸後的財政儲備、其相當於政府開支月數以及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數據顯示目前財政儲備相當於政府開支月數,是繼2001年後的新低,較2003年沙士後的13個月更低,僅能應付政府12個月開支。在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方面,也是繼2008/09年度後首次降跌至30%以下,2023/24預算更會跌至約25%。

財赤之下,政府仍想發展基建,認為可令經濟持續發展。陳茂波提出政府未償還債項,只佔經濟增長的4%,考慮發基礎建設債券 ,又指即使發債,預測到27/28年度相關比率約9.5%。

基礎建設債券令人聯想到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政府曾經提出發債作為其中一個可行融資方法。陳茂波在記者會指,要善用市場資金、「唔使下下用自己錢」。明日大嶼人工島究竟會否成為基礎建設債券例子,仍然有待觀察。

相關報道:

財政預算案2023|互動圖表分析 紀律部隊開支再增5.5% 財爺年年估錯數

聚焦・Podcast |解構《財政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