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輸入外勞|五計劃逾萬名申請 前外勞薪金被扣半 工傷遭無理解僱

分享:

政府近月宣布加大輸入外勞,本月四日開始接受 26 個工種申請,十天內已接獲 172 宗申請、涉及 1,758 名勞工,主要是保安員。有一名護老院外勞控訴,六年前被僱主剝削,僱主開價 12,000 元月薪、實出六千;工傷後她突遭解僱,只得 14 天留港限期作出申索,僱主終被罰款 8,000 元。

多項外勞計劃至今共接獲逾萬宗申請,工業傷亡權益會預期工傷數字將再升,促政府日後加強巡查,並放寬工傷外勞被解僱後的留港限期,讓被解僱的工傷外勞,在治療期間獲得香港勞工同等的醫療保障。

多項外勞計劃共接獲逾萬宗申請,工權會預期工傷數字將再升,憂外勞不熟勞權、遇工傷或不敢呈報。

政府六月宣布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計劃),原本 26 個不能引入外勞的職位,包括髮型師、駕駛員、銀行櫃檯員、侍應、售貨員等等,由本月四日起,這些工種將可接受申請。勞工處回覆《集誌社》查詢表示,由 9 月 4 日至 14 日,共收到 172 宗該計劃的申請,涉及 1,758 名勞工,申請來自保安服務、飲食和零售等行業,職位主要包括 640 名保安員、 264 名售貨員及 147 名侍應生。

計及建造業、運輸業、院舍護理員等輸入勞工計劃,政府至今已收到超過 11,000 宗外勞申請 (按:航空業已批准輸入 2,841 名外勞、院舍護理員批准 1,003 名外勞)。首批外勞料年底抵港,當局指外勞薪酬不得低於本地收入中位數,並享勞工保障等;但有曾來港工作的外勞指,工作期間遭僱主剝削。

前外勞月薪遭扣半 工傷後遇無理解僱

現年 40 多歲、住惠州的張女士,2017 年四月向內地中介公司付了 20,000 多元轉介費來港,到護老院當護理員外勞。張稱,僱主開價月薪 12,000 元,但出糧後,要她馬上「回水」 6,000 元。張女士人生路不熟,選擇啞忍,「佢(僱主)話我畀你 6000 元,你唔好出聲呀,好過你喺大陸呀。」

2017 年六月,張女士因攔截欲自行外出的院友,被對方撞傷胸部,通知僱主後送院治理。她獲得近兩個月病假,僱主亦有呈報工傷,但在復工第二天就遭無理解僱。

張女士坦言難消氣,「人哋咁蝦自己,條氣唔得順…叫我去做嘢就 12,000 蚊,攞工資得幾千蚊;又唔夠人手,日頭又做晚黑又做,受傷佢就想趕你走。係人都唔忿,冇啲良心。」她說,當時自己要照顧院友三餐、亦要協助院友洗澡和清洗衣服。

外勞一旦被提前解約,就要在合約結束後兩個星期內離開香港。張女士把握僅餘時間,四處詢問下、到勞工處落案。僱主最終被裁定違反《僱員補償條例》,在僱員喪失工作能力期間終止合約,判罰款 8,000 元。案情指,根據張的醫學評估,她因工傷致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 1%。張女士坦言,自己不了解香港勞工保障,經歷遭剝削、一年審訊的勞碌,傷口至今仍然作痛,認為來港經歷極不愉快。

工權會:外勞不熟權益或不呈報工傷 勞工處:接投訴即調查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劉家樂表示,很多外勞不熟悉勞工權益,遇工傷不敢呈報。「坦白說有多少這樣的人?香港人也都不多會呈報,大批輸入外勞,他們面對的情況會是如何?」工權會將發布一份簡體字勞工法例指南,預計將於外勞簡介會的會場外、及外勞宿舍外派發。

勞工處回覆指,僱主不得要求外勞交還應有款項,或從外勞索取回扣,處方如接獲外勞投訴,將立即調查;如外勞發現被扣減工資,可透過勞工處向僱主申索。

劉家樂指,外勞不熟悉香港工作環境,料工傷數字將增加。翻查勞工處數字, 2022 年共有 32,026 宗職業傷亡個案,《集誌社》向勞工處查詢,過去三年的外勞工傷數字;處方回覆指,外勞可享保障與本地僱員無異,按同樣程序處理個案,故沒有保存數字。

工權會的簡體字勞工法例指南,預計於外勞簡介會會場外、及外勞宿舍外派發。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外勞工傷後被解僱,只有 14 天留港,難跟進醫療及工傷索償;加上失去香港勞工可享的醫療權利後,每天普通科住院費高達 5,100 元,低收入人士難以負擔。她建議勞工處加強巡查外勞工作及住宿場所,如外勞遇工傷後遭解僱,應獲延長留港時限、並可享本地人醫療權利。

勞工處表示,如外勞被提前終止合約,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其逗留期限,可向入境事務處提出申請。此外,不論受傷僱員是否仍受僱,除非僱主已提供足夠免費醫治,否則須支付醫治工傷的醫療費,直至醫生證明無須繼續治療。處方續指,會因應違規風險,巡查外勞工作地點及其僱主提供的居所,由 2020 年至 2022 年,勞工處分別巡查相關地點 2,692 次、3,748 次及 3,755 次。

集誌社檔案:勞僱會代表料外勞勢破萬 促當局謹慎審核申請

政府六月宣布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計劃),原本髮型師、駕駛員、銀行櫃檯員等 26 個不能引入外勞的職位,自本月四日起放寬接受申請。勞工處回覆指,由 9 月 4 日至 14 日,共收到 172 宗計劃的申請,涉及 1,758 名勞工。申請來自保安服務、飲食和零售等行業。

翻查職訓局數字,2022 年保安業有 7,902 個職位空缺,主要是保安護衞服務,統計資料的截算日期為 2022 年 5 月 1 日。統計處數字顯示在 2022年,保安員平均月薪是 14,339 元,平均每日正常工作時數是 10 小時。

建造業方面,發展局上月指接獲 11 份申請、涉 3,910 名外勞,料本月內審批。航空業方面,運輸及物流局接獲 29 間公司申請輸入 2,889 名外勞,已批准 2,841 個名額;公共小巴/客車行業接 118 名宗申請、輸入 1,601 名司機,料九月下旬完成審批。院舍護理員方面,接獲 370 間院舍申請 2,162 名外勞,已批准 1,003個配額。

2022 年,有 5,825 名外勞以放寬限制前的「補充勞工計劃」獲准來港。勞僱會僱員代表、勞聯副主席譚金蓮向《集誌社》表示,預計放寬計劃限制後,以相關計劃來港的外勞人數將破萬,較去年多一至兩倍。

譚解釋,僱主經計劃申請引入外勞,要先在本地招聘四周,如未能聘請,有關申請將到勞僱會審批;但即使勞僱會否決,勞工處處長仍有最終決定權。另外,在放寬計劃前,僱主須維持每兩名本地勞工、一名外勞的比例,如今再無相關要求,因此估計經有關計劃引入的外勞人數將大增。

她表示,勞僱會目前尚未收到申請資料。勞工處指出,如僱主無理拒聘本地人,將中止申請,並一年內不准參與計劃。譚指,勞工處應更謹慎審核申請,例如致電相關公司的本地求職者,以審視僱主在本地招聘時,是否有足夠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