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底下的人命、生活,無論怎樣,都不是外邊的人可以完全了解。
昨夜,我在夢裏四處奔走,好像是查看不同的死亡情況。遠遠的望着,審視。
普通人對戰爭的感受,在政治討論裏,到底有多重要?在對錯歸類分析之後,一場一場的戰爭,死去的人,都只是一個數字。以色列軍隊空襲加沙地帶,已有超過一萬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曾經寫過好幾篇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猶太人的訪問故事,也參加過以色列有關大屠殺歷史的短期課程,曾跟學者及記者訪問傾談,增進了解及感受。對今天看到的,陷入無言。
記得小學三、四年級就被新聞裏的戰爭畫面及報道內容嚇怕,黎巴亂內戰新聞報道,印象深刻。從五歲接開始對死亡恐懼,到七歲、八歲聽到的真實戰爭,有很長一段日子,每晚臨睡前,都禱告停止戰爭。因為,那時候念的是天主教小學,修女及天主教徒老師說,可以祈求一切。而我頗肯定,沒有跟她們討論戰爭。或者,應該是,她們沒有跟我討論過戰爭。
當記者一段時間以後,盡所能及之力去寫不同戰爭的人和事,相信,不是由來無因的。現在因為有Patreon「WriteHouse寫字為家」平台,我像催眠一樣,一集一集去做「波斯亞小鎮大廚」的故事,如果有一天,能整體地說好它的意義,我一定會,但不是現在。
這一集,希望大家聽到小孩子在戰爭裏的聲音。小孩子從戰爭中長大以後,仍然有驅不散的被遺棄、被遺忘、受侮辱的感覺。從這個起點,我回望自己是小孩子的一段時間,為戰禱告,到了生命的某一點,誰知誰又會和誰交滙,然後,做好一點對人的感覺有關的事情,那就是一種改變。我相信,祈禱、書寫、表達戰爭,都不會是平白無用的。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冷莫。」那是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猶太作家Elie Wisel名言。
今集故事還提到,Adina 和 Avdo聲稱小時候在九十年代波斯尼亞戰爭中,獲得的救援物資,有包括二戰後留下來四十年之久的罐頭食物。到底他們所說有沒有謬誤,又或者只是發生在很個別情況?按一位教授查找美國農業部資所見,一些耐儲存食物,包括罐頭,只要保存良好環境及狀況,沒有生鏽、凹陷、膨脹及受損等現象,保質時效可以無限期。撇除道德、衛生安全因素,食用 40 年的舊罐頭,應該是有可能發生的。
「老實說,當時感覺很好味。」Adina回答我的問題時說。當時,她作為小孩子,經常跟細佬阿德Avdo捱餓。
註:聲演故事裏的時間,以2009年於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訪問Adina和Avdo為基礎。
冼麗婷簡介: 曾在《蘋果日報》任職記者17年。2016年成為獨立記者/寫作人後,出版了人物專訪結集《見字如見人》。今天,仍然幻想能成為101歲女記者。建立Write House,寫字為家。 「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nLaiTing/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