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傳承 在地記錄

長洲戲院|舊址兩年後變中式餐廳 負責人:居民想要餐廳多於戲院

分享:

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長洲戲院去向揭盅。這座停業26年的戰前戲院,業權幾經轉手,曾面臨清拆危機,亦申建過商場和住宅遭撤回,最後看準保育商機,計劃於2025年底復修成中式主題餐廳。

撰文:獨立記者蕭曉華
攝影:Nasha Chan

發展商公布「長洲戲院」將於明日(21日)正式試業,早前邀請傳媒到場參觀。下船從碼頭步行三分鐘至新興後街,可見戲院原址尚未翻新,並被鐵板圍封;而旁邊空地及前身為豉油廠的橙色建築,則掛有多個全新設計的「長洲戲院」招牌,好些街坊都向職員詢問,「係咪有戲睇?」

試業的「長洲戲院」並非戲院

事實上,試業的「長洲戲院」並非戲院,是一個集禮品店、工作坊、小展廳、模擬電影場景的「戲棚」,以及戶外放映與演出場地的「文化傳承基地」(下稱「基地」)。發展商表示,場內分成四個主題空間,入場費由180元起,期望每月能吸引五萬人流。

意外發掘出多件歷史文物

這「基地」與長洲戲院原址本無關聯,卻同屬地主余氏家族所持有,將兩者的相連地皮合併發展成「長洲戲院」項目。第一期竣工的「基地」,主要需要申請改變土地用途,補千萬元地價、掘地勘探進行環境砰估,期間意外發掘出多件歷史文物。

戲院舊址變廢墟 只為等待商機

至於長洲戲院的「真身」則要多等兩年完成復修,但屆時亦將無戲可看。

為何不重開戲院?「 考慮需求,長洲欠缺大型餐廳,且好多地方都有戲院,按長洲居民意願,他們想要一間中式餐廳多於一間戲院。」負責項目的長洲文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俊威說,目前已委託專家團隊「準備文件開始動工」;現場所見,戲院的後方空地已擺放著一些建築物料。

若回到過去,長洲居民應會選擇戲院多於餐廳,一些街坊表示,那裏曾是他們主要的消遣地方,盛載著童年回憶,「好多人的娛樂,好似電影《一碌蔗》中一幕,散場時一地蔗渣。」「小時候,最鍾意在戲院外買魷魚絲和咬住戒指糖入場睇戲。」

營業的66年間,長洲戲院亦見證了黑白默劇到彩色聲畫,全院滿座到在家看觀看電影光碟的時代,「最後一套睇的戲是《初戀無限touch》,還好記得那些手畫海報和綠色鐵皮摺櫈,好土炮設計。」「那時去睇《生死時速》,不停聽到『滴滴聲』,都分唔清是戲院太舊或電影特效。」

舊戲院1997年結業

1997年正式結業後,這座由大石砌成的中式折衷建築,日漸變成凋零破落的廢墟,「早年,這戲院的半邊天頂已塌下,當時座位仍然齊全。後來大部分座位被拆掉,有些消失,有些雜亂地閑置在一角。又後來,(建築物的)大部分主體要用支架支撐,相當可惜。」廢墟攝影師劉永康說。

至去年七月,長洲戲院未完全圍封,內部的半邊天頂仍然「穿窿」,外牆殘破不堪。這外觀,彷彿反映戲院的轉折命運:曾是待價而沽的地皮物業,面臨過清拆危機,幸因價錢不合而交易告吹;亦曾是立法會上討論的保育項目,建議過政府介入收購,或與地主洽商租予非牟利團體活化戲院,卻沒有下文。

2013年曾申建11幢樓房 

到2013年,余氏家族就長洲戲院及相連地皮進行收購,曾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興建11幢樓房,並將戲院外牆及售票處保留,重建為商場。其後申請遭撤回,待至今天,戲院原址終計劃於2025年底活化成中式主題餐廳。

「地主看到商機,長洲是越來越多旅客必到的地方,於是改變成商業用地,推動旅遊和文化,帶動長洲人流。好過做住宅,因為住宅已經好多。」鄭俊威說。

一座古蹟,承受經年的日久失修,就只為等待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