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米長的布氏鯨昨日(7月 31日)被發現葬身西貢海面,鯨魚的屍體正進行解剖,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基金的專家指,鯨魚的大面積新傷口,不排除是由螺旋槳造成。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1日)回應鯨魚之死時表示,若要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追究觀鯨者,會有技術困難;他又指漁護署一直有監察事件、聯絡專家,並非遲緩。至於今次為何未能設立禁船區,他表示,鯨魚會游水移動,「你個禁船區點禁法呢?剩係禁吓西貢某一個海足唔足夠呢?定要成個香港水域都禁呢?」
攝影 : HLK

鯨魚的屍體,正在西貢西壩進行解剖,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今日(1日)表示,鯨魚背部中間位置,有一個大面積的新傷口,較背鰭後另外兩個舊傷口為大,新傷口估計由硬物造成,不排除是螺旋槳,由船隻撞擊的可能性較高。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到西貢了解鯨魚解剖情況後見記者,他表示,對於香港水域出現布氏鯨,最後死亡,感到十分惋惜,解剖初步發現鯨魚有新傷口,是否致死原因,仍需化驗才能有結論。他指,在七月中收到報告,香港發現有鯨魚,「我係好關心的,即刻問漁護署怎樣處理」。他指漁護署聯絡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看看可否助鯨魚離開香港,專家認為有困難,因為如作驅趕或會令鯨魚更易受傷,建議先觀察。




他續稱,鯨魚在香港曾消失一段時間,直至7月 21日再收到報告,有人觀鯨;7月 26日 ,他自己和政務司長,都有問可否加強動作。他指,因法例上,漁護署未能在短時間內設「禁船區」,於是各部門出動了六隻船巡邏,呼籲船家不要到這些地方,至上周未,觀鯨船隻已大減。
被問及漁護是否有失職?會否追究出海的船家?謝展寰表示,相信要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去追究、檢控以往觀鯨的人,技術上有困難,因今次鯨魚死亡、受傷害,是否因他們造成,相信不易搜集證據。
至於漁護署的責任,他指,漁護署一開始有監察事件發展、有聯絡專家,但專家之間各有不同意見,唯一同意是「暫時唔好郁,睇下個情況比較好」。他認為,這並非漁護署遲緩,而是實際處理有困難。
至於不設立禁船區?謝展寰解釋,禁船區的法例程序,是要數以月計,而且「鯨魚係會游水會走,唔同地方出現,咁你嗰禁船區點樣禁法呢?」他反問:「我哋如果剩係禁吓西貢某一個海、某一部分足唔足夠呢?定係要禁晒西貢海,係咪都足夠呢?定成要成個香港水域都禁呢?」

漁護署長梁肇輝補充,曾就禁船區一事諮詢保育團體,但細看數據,鯨魚出沒水域「好闊」,由內牛尾海、至滘西洲、牛尾洲、滘西洲東都曾出現,「如要做到禁船區,難度好高」,會影響相當多的海上使用者。他表示,及後在鯨魚常見出沒地點,跟海事處進行密集式巡邏,當發現船隻,特別是快艇、水上電單車即「運用我地有,或者冇的權力,要求佢走,警告佢,可能引用法例執法」,在對上的周六、日,已見措施有效。
